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汇集全面、前沿、深度的小视科技官网资讯与媒体聚焦报道

“烟火气”里的AI哨兵|小视科技重构“九小场所”后厨安全防线

公司新闻 2025-07-21 279 阅读

2025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。北京市迅速响应,推出“无感监管新模式”,该模式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防控,尤其强化对量大面广的“九小场所"中餐饮单位的智能监管覆盖,通过视频AI识别、物联感知等非现场手段,推动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50%。政策双轨叠加,标志着后厨监管正从“透明可视”迈向“智能闭环”新阶段。



传统监管的困境

政策的落地并非空中楼阁。在烟火气十足的建外街道,149家小餐饮的185个后厨曾长期面临传统监管的困境:人力巡查难以全天候覆盖,后厨操作的隐蔽性让厨师未规范着装、违规吸烟乃至危险的“动火离人”行为成为监管盲区,事后追溯具有较大挑战,安全隐患高悬。这些痛点,不仅是市场监管的难题,更是应急管理领域亟待消除的风险点,共同驱动着基层寻求破局之道。



三重技术防线织密安全网

而建外街道,早在2024年便以“先行先试”的探索给出了答案—— 引入基于人工智能视觉分析+物联网的智能监管方案,为小餐饮后厨装上“智慧之眼”与“安全之脑”。 这一成功的“地方实践”,有效打通了食品安全与安全生产监管的壁垒,实现了风险隐患的智能识别与即时干预,为全市乃至全国推广“无感监管”新模式、提升重点场所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基础。如今,当灶火燃起,香气弥漫,这场由科技驱动的、关乎舌尖安全的静默变革,已在建外街道悄然成势,并正随着政策的东风,加速在全市铺开。

1.jpg


01 前端布设“慧眼”

在185个后厨战场,科技装备实现精准布防:

红外热成像相机如同温度雷达,190台设备实时扫描灶台温度,即使电磁灶无明火、锅具遮挡也能穿透监测,从根源破解"看不见的火焰"难题;

AI防油污筒机组成视觉防线,400台相机按每20㎡1台标准部署,防油污镜片确保高温高湿环境下画面清晰,结合边缘分析盒子实时捕捉厨师违规行为;

声光告警器化身现场督察员,一旦算法识别风险立即触发红蓝闪光与蜂鸣警报,实现"风险即现、现场即改"的瞬时干预。


02平台构建“大脑”

独创动火离人算法融合温度感知与行为识别,30秒内完成"灶台高温+人员离岗"复合判定,攻克无明火场景监测行业空白。

三级告警责任链实现精准打击:

▶ 厨师服不规范等行为类风险直推商户自查整改

▶ 动火离人等消防类风险秒达市场监管所移动终端

▶ 火焰烟雾等重大隐患通过京办APP直通街道应急专班

与此同时,处置人员需限时反馈结果并上传凭证,平台全程留痕,形成严密管理闭环。

全景可视化管理,支持实时视频调阅与录像回溯,为监管提供直观依据;同时对设备状态、告警类型、处置效率等关键数据进行多维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呈现,让管理决策有据可依。


3(马赛克).jpg


03网络巧用“通路”

面对小餐饮网络环境复杂、改造难度高的现实,方案创新性整合运营商4G网络资源。通过4G模块高效传输视频关键数据与告警信息至中心平台,大幅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,巧妙化解网络接入难题。


科技温度守护城市“烟火气”

小餐饮的烟火气,承载着城市的温度与活力。当AI成为后厨的“第三只眼”,当数据流打通监管“最后一公里”,小视科技用技术为量大面广、监管难度高的“九小场所”织就一张全天候、智能化的安全守护网,让“事前预警、事中处置、事后追溯”的安全闭环成为现实。平台应用以来,建外街道后厨风险降低近80%,这不仅是监管手段的升级,更是破解“九小场所”安全治理难题,确保广大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庄严承诺的基层实践——让科技赋能监管,让温度融入治理,守护好城市“九小场所”里升腾的每一缕人间烟火,点亮每一盏安心的万家灯火。